科技 救 台灣

當前(2009)台灣正處於經濟困境,一是:全球金融的影響,二是:之前腐敗了8年,三是:馬總統還沒找到更有能力的好官。
說到第一:全球問題,---- 無能為力。
        第二:過去的慟,---- 不提也罷。
        第三:研究改善,---- 還有機會。
談研究改善首推科技:
而研討中國的科技就要提到 ---『天工開物』。
「天工」指的是:大自然所形成的環境與物理現象,「開物」指的是:人類運用智慧與精巧技藝,所創作出高效率的工具或商品。
在明朝末年,江西有ㄧ地方小官 宋應星,眼看上流社會的奢靡腐敗,想寫ㄧ本書給上位的貴族,讓他們了解:衣、食、住、行,等,來自民間的辛苦過程等, 於是歷經20餘年,編纂了中國古代的科學百科全書 :「天工開物」。 結果,宋應星算是是"對牛談琴"了,「天工開物」居然在中國失傳(官場重文章輕技術),直到民國3年,北京大學地質研究所創辦人丁文江,在雲南省發現「雲南通志」, 論及「天工開物」中的銅礦冶煉法,大為驚喜。返回北京古籍書店,並且另託人到全國搜尋,卻遍尋不著。7年後,在天津友人羅叔韞處發現「天工開物」的日文版 , 原來羅叔韞也找這了本書數十年,後來才打聽到日本古董店有此古書(但破損不全)。明末,宋應星精心的原著,雖然在中國社會不流行,但是流傳到重視技術的日本,卻受到十分重視, 有「菅生堂」與「尊經閣」兩種日譯版本,流行於 德川時代。民國15年,丁文江又託人從日本找到一本較完整的「菅生堂本 天工開物」,來校訂羅叔韞那本不全的舊書, 此時中國其他地方也有銀行家(也是著名的藏書家)江蘇武進人 陶湘,收購日本古籍「尊經閣」版的「天工開物」,與中國當時的一本古今圖書集成,將其中所提及部份,作交叉比對整理,修改日文中翻譯錯誤的部份, 由於陶湘的財力雄厚,僅1 ~2年,就在民國16年付印出書了(丁文江前後努力10多年還沒完成)。之後,到了民國19年,上海的華通書局也出版「菅生堂本的 天工開物」。 到了民國25年,上海世界書局將「陶湘 版本」與「菅生堂版本」,互相比對整理,加上標點符號,成為今天所流通的版本。
       

中國從古代到今天,幾乎都是文人當政,由於文人害怕官位不保,風采被科技人員搶走,所以自古以來在制度上ㄧ直壓抑科學家的發展, 導致我們文明開發的時期比其他民族早,但是止於最初的原狀,之後所衍生的發展,不精,也很少藉承先啟後而發揚光大,這個問題的所在於: 歷代至今,中華民族的官場上,ㄧ直有偽造功勳(長官搶部署的功勞)的毛病。到今天,仍然可以看到台灣的官員在國會質詢時,需要有許多技術專業者在旁邊提供正確資料, 也就是說 : 做的好,功勞是長官的,做不好,才輪到專業人員出面。這樣ㄧ來,年輕人就只會追求舞文弄墨,光耍嘴皮而不切實際, 台灣這8 ~9年來的政治相貌,就是這般:虛偽的(不會的)站中間,真實的(會的)站兩邊。

戰國時代諸葛亮出師伐魏,使用了一種連弩,可以連續發射十箭。對此,魏明帝時(公元226-239年),榮獲“天下之名巧”的中國古代機械發明專家馬鈞認為它雖然精巧,但未盡善,聲稱若經過他的改進,功效可提高五倍。 而在官渡之戰時,曹操曾使用“發石車”攻擊袁紹的陣地,但只能單發,效率不高。馬鈞擔心敵方在城樓上掛起濕牛皮,就能擋住發石車拋出的石頭。 於是他打算製造一種大輪,輪上系著數十塊大石頭,以機械驅動大輪急速旋轉,然後切斷系石的繩索,石頭便連續飛擊城樓,使敵方來不及防禦。 然而,這種設計卻遭到地圖學家裴秀的譏笑,但得到文學家傅玄的支持。傅玄對安鄉侯曹羲說,馬先生要製造的是國家之精器、軍隊之要用, 只要費一點木材,用兩個人,就能製造,不妨試驗一下,免得埋沒有用的東西。曹羲接受了這個建議,並轉告武安侯曹爽。但曹爽不予理睬。 對此,傅玄感慨地說:『試驗一下,本來是極易辦到的事,馬先生是個有名望的巧人,尚且不受重視,何況那些身懷才能的無名之輩呢?』。
由此可見, 馬鈞雖善於巧思,並注重實踐,也有足夠的技術與毅力,但不擅長言辭與自我推銷,更因為缺乏兼具智慧及權力的當朝大官重視與協助,最後他的才華不能發揮還是被埋沒了。 這也是為何有幾千年科技基礎的中華民族,在科技應用的發展成效,還不如那僅有200多年歷史的美國了。
也就是說:沒有權力或財力的支持,再好的科技也無從發展。

歷代當朝有權勢的大官,都是只重巧言文詞,而忽略實際的科學技術,善言論及思想鬥爭 (只會鬥嘴打屁、批判異己),不尊重科技也不懂科學, 掌權的如此昏庸,使國力逐弱,一代不如一代,難怪民初時 國父既感慨又沉痛的說 : [ 科學救中國 ]。

再看一個退休官員以『科技助家鄉致富』的故事:
段續,字紹先,號東川,明 蘭州人。世宗嘉靖二年 (1523)癸未科進士,歷任雲南道御史,湖廣參議,後升密雲兵備副使。主政時不畏權勢,革除積弊,公而忘私,廣受百姓讚譽。 在任職湖廣參議時,看到當地竹木製的筒車,利用水力旋轉水輪,提水灌溉農田,有很高的效率,因此便仔細觀察其構造原理,繪製圖形,並常造訪農民,與木匠,向他們學習製造水車的方法。 晚年辭官後,返回蘭州故鄉,深感蘭州的農民常久受乾旱之苦,便自備木料,聘請工匠,按圖仿製較南方更大幾倍的水車(因黃河枯水位較低)。 但因北方工匠不明白構造原理,經幾次失敗後,數度修改設計圖,終於在嘉靖三十五年(西元1556年),完成了超大型的水車。段續所創造的黃河第一座水車(三連水車),安裝在「教場河南岸段家灣」﹝*註﹞,後人稱之為“祖宗車”。 此後,蘭州黃河兩岸的農民就依造這個水車來複製,用這樣的大型水車灌溉農田,效果極佳。一直用到民國38年,蘭州仍有大型水車252座(水輪的直徑高達16公尺以上),灌溉面積達10萬餘畝。 用水車灌溉,有節省人力、畜力,省時,好管理等優點。 段續所創造的蘭州水車,發展當地水利,改善了農業生產,造福桑梓,他引用科技助民致富的功勞,蘭州人民流傳至今。
*註:「教場河南岸段家灣」(今黃河南河道),段續試製成第一組三輛並列的大水車,可灌田450多畝,百姓跟隨而複製的水車,西起永靖,東到靖遠,沿黃河而建, 將大片旱田變為水田,百姓因此創新科技而〝收入大增,由貧轉富〞。

再觀今日台灣的大官們所求自己的是:要吃好、穿好、用好、住好(最好存錢到國外,以扁家為典範)。那裡會像明代的段續晚年辭官後,返回故鄉,體恤農民乾旱之苦,自備木料,聘請工匠, 以自己的財力加上運用科技(自己的錢+別人的聰明)來幫助家鄉百姓(退而不休的服務廣大百姓)。台灣的官僚會認為: 段續這傻子多管閒事,大官兒退休應該撈錢到海外享福去, 台灣的官僚思維如此這般,人民希望何在? (依照目前台灣的大官退休作風,段續應該留在生活富裕的南方享福,不該回農技落後的北方,還貼自己退休的錢, 做有風險的創新式研究,用來改善家鄉農民的生產技術,是傻子的行為。)

台灣人民最怕-----事做的不多,官當的很大。
今天台灣的經濟狀況是:原地踏步+腐敗8年,經濟發展上輸大陸很多、很多,政府當官的不要因為自己在睡覺,還怪別人跑的太快。 唯有認清事實、急起直追,用最聰明又最快的務實辦法,解決當前百姓燃眉之急。
事實上,眼前老百姓對經濟方面的憂鬱著急,這堆大官要員們一點辦法也拿不出來,只會關起門來,悶葫蘆討論,想不出有效的辦法, 就怕引進更優秀的人才後,會顯示自己太笨,而官位不保,真可謂是:〝保己一官,誤他萬民〞。

科學就是---〝在最短的時間內,用最小的能,做最大的功〞。
相對的是:昏官之治----花費最大的能力代價,辦一點點小功率的事情,再用很大的官架子,拒民意於千里之外--- (認為只要把場面撐的很大,自己才算是做了大官,將簡單複雜化,就是很有學問)。

其實答案很簡單,從歷史故事中可看出:「善用財力+科技就能創造經濟」----當大官的只差是否有認真地去執行而已。

現在全世界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,過去霸佔市場的國際大集團,目前大多入不敷出,紛紛精簡人事,縮小市場版圖, 台灣更應該把握這個「大胖子跑不動」的機會,力挺有科技含量的中小企業,利用時機以小博大(在國際困境下,老練的中小企業更較靈活), 這也是台灣乘機以螞蟻雄兵攻佔國際市場,改善經濟的大好機會,希望台灣的大官多用智慧,救贖過去不幸失落的8年經濟,別讓人民再失望了。



中華太陽能聯誼會
您的意見請寄給:
e-mail: sol@solar-i.com
會長: 查丁壬 收